sy 2017-11-24 11:39 點擊次數:1272
結婚時“三茶六禮”的含義
“三茶六禮”作為一種古老的鄉風民俗,在其長遠的地域文化中源遠流長?!叭枇Y”是潛江傳統婚禮中的一種禮儀,一般為定婚到結婚之間男女雙方所履行的各種禮節。
“三茶”即定婚時的“下茶”男女雙方許下終身時,男方以“百果”相送,意喻百年合好。結婚時的“定茶”,男方以蓮籽、棗子為禮,比作連子連心、早生貴子。同房時的“合茶”,是指男女進入洞房后,兩人合飲一杯茶警示男女雙方要同甘(干)共苦。
“六禮”倒是文人墨客將婚禮階段的各種禮節歸納的總稱。傳說,始于周文王。有史冊記載:周文王卜得吉兆,納采訂婚后,親迎太姒于渭濱,經歷了——納采、問名、納吉、納徵、請期、迎親六個過程。
納采就是男方請媒人到娘家去說親。算是婚禮中的第一步。
女方答應這門親事,男方再請媒人到女方家里去問女方的名字和生庚八字(即天干地支記載的一個人的出生年、月、日和時辰),看雙方生辰是否相克,謂之“問名”。
男方將雙方八字卜得吉兆后,擇定吉日,決定締結姻緣,稱著“納吉”(也叫納八字、訂婚)。
“納徵”就是男女雙方訂婚后,男方按女家的要求所送的聘禮。
男女到了結婚的年齡,男方擇定婚期,備禮告之女家,叫做“請期”(民間的說法叫——報期。一般在結婚前一個月)。
男方到女方家里去接人,謂之“迎親”。
“六禮”的的時期、名稱各異,所送聘禮也很有講究。過去,男方到女家去求親,禮物應該送大雁。
《禮儀。土昏禮》載:“婚禮下達,納采用雁?!?br />
一是以為雁“木落南翔,冰灃北徂?!表樅蹶庩柾鶃?。
二是人們認為雁失配偶,終身不再成雙。取其忠貞不渝。但這些通指當時的達官貴人。一般的人弄不來大雁,只好以雞代雁。意義也就不那么厚重了。
農村的訂婚禮,則以女方的要求來定,多為女人穿戴的衣物、手飾,再配以喜餅和喜酒。酒是斷然不可少的。過去生了女孩,都說是生了個“酒壇子”。男方將禮物裝入抬盒,輔以禮單,由媒人護送至女方家中。女方按原訂單收禮,出了差池,由媒人解釋,爭取女方原諒。
若女方家里不依,男方得一一補齊。開抬盒也就講究,一般要念誦四言八句,開抬盒的人也有禮物(紅包——開盒、開盒,這個紅包該我得),如:一開天長地久,二開地久天長,三開三元及第,四開四海名揚,五開五子登科。報期禮(結婚禮)與訂婚禮無大的差異(即女人結婚時穿戴的衣物手飾)。
迎親則分兩天進行。舉行婚禮的前一天,男方要給女方家中送禮,即“過禮”。通常以全豬全羊相送(女方的陪嫁越多,要求的禮物越重。)。這些禮物都是送給女方家里辦酒席之用。
這天新郎要親自前往,新娘要把她親自做的鞋帽送給新郎。
一是讓新郎倌在結婚的那一天穿上,名曰“裝新”(當然,女人那天穿戴的都是男方給做的衣服)。
二是讓男方家里的親朋好友在婚禮上欣賞新娘的針線手藝?;槠谥?,新郎一般不到新娘家里去,過去把新郎譽稱“狀元”。狀元是比較偉大的人物,這一天他為大,是不出門的,只在家里迎接親朋好友。登門娶親的另當別論。
娶新娘,或用轎、或用馬、或用船,要視男方的家勢和經濟承受能力,還要看兩家的距離和水陸兩路孰優孰劣而定。迎親和送親的隊伍都要用十班家業(即鑼鼓班子)。敲敲打打,一迎一送,好不熱鬧。
傳統婚俗
訂親:媒人提親后,若男女雙方八字相夾,沒有相沖,便互相交換兩家的庚譜,作訂親的憑據。
過大禮:在婚前十五至二十天,男方擇定良辰吉日,攜帶禮金和多種禮品送到女家。
安床:在婚禮前數天由好命佬將新床搬至適當位置。然后,在婚禮之前,再由好命婆負責鋪床,將床褥、床單及龍鳳被等鋪在床上,并撤上各式喜果,如紅棗、桂圓、荔枝干、紅綠豆及利是。安床后任何人皆不得進入新房及觸碰新床,直至新人于結婚當晚進房為止。
嫁妝:在女方收到大禮后,女方的妝套要在婚禮的前一天之前送到男方家。嫁妝是女方家身份與財富的象征。
祭祖:出門迎娶新娘之前,男方要先祭拜祖先,稟告婚事已定,祈求保佑。
迎親:近年來,迎親(接新娘) 成為整個婚禮的一大高潮。新娘由姐姐或伴娘帶出來交給父親,再由父親交給新郎。迎親車隊以雙數為佳。
燃炮:迎親禮車在行列途中,應一路燃放鞭炮表示慶賀。
吃桌:在出發前,新娘要與父母兄弟姊妹一起吃飯,離別在即,新娘通常面?С釗藎?大家說一些吉祥的話。
等待新郎:在女方家門口,應有一男童手持茶盤等候新郎禮車的到來,新郎下車后,應賞男童紅包答禮,再進入女方家。
拜別:離開新娘家前,新娘應叩拜父母道?e,并由父親蓋上頭紗,而新郎鞠躬行禮即可。
禮車:在新娘禮車剛開動時,女方家長應在車后撒一碗清水,一碗白米,清水代表女兒已是潑出去的水,以后的一切再也不干涉,白米是祝愿女兒有吃有穿,事事有成。
擲扇:禮車起動后,新娘應將扇子到窗外,表示不將壞脾氣帶到婆家去,扇子由新娘的兄弟拾回。
牽新娘:新娘到男方家時由大門口走出來,應由男方一位有福的長輩持竹篩頂在新娘頭上,將新娘牽出禮車,并扶新娘進入大廳。
傳統婚俗文化
結婚當天
祭祖:男方出門迎娶前,應先祭祖。
迎親:迎親車隊以雙數為佳,六的倍數最佳。
燃炮:迎親禮車應於途中一路燃放鞭炮以示慶祝。
食姐妹桌:新娘出發前要與家人一起吃飯,表示別離,大家要說吉祥話。
請新郎:禮車至女家時,一男童持茶盤恭候新郎,新郎下車后予男孩紅包答禮,再進入女家。
討喜:新郎與女方家人見面問好之后,應持捧花給待嫁之新娘,此時新娘之姐妹或好友應刻意阻擾,經新郎哀求后以九九九元紅包禮成交,喻長長久久。
蓋頭紗:新郎予捧花后,將新娘頭紗放下并挽出大廳。
拜別:新郎與新娘上香祭祖,新娘叩拜父母道別,新郎行鞠躬禮即可。
出門:新娘由一福份高之女性長輩持竹篩或黑傘護走,進入禮車。
禮車:應懸掛一棵由根至葉的竹子,根上掛著蘿卜,意有頭有尾。禮車后方則有朱墨畫的八卦竹飾。
敬扇:新娘上禮車前,由一生肖吉祥之男童持扇置于茶盤給新娘回贈紅包禮。
不說再見:當所有人要離開女方家時,絕不可向女方家人說再見。
潑水:新娘上禮車后,女方家長將一碗清水、稻谷及白米撒向新娘,代表女兒已是潑出去的水,并祝女兒事事有成、有吃有穿。
擲扇:禮車啟動后,新娘將扇子擲至窗外,謂棄壞性子;擲扇后應哭幾聲,且在禮車后蓋竹篩象征繁榮。
迎娶隊伍以竹篩為先,青竹連根帶葉,竹端系豬肉一片,防邪神白虎。
燃炮:一路燃放禮炮,車抵男方家門時,家人應燃炮竹。
摸橘子:由拿著兩個橘子的小孩迎接新人,新娘輕摸橘子,并贈紅包答禮。
牽新娘:新娘下禮車時,由男方一福氣長輩持竹篩頂在新娘頭上,并扶持新娘入廳。
忌踩門檻:門檻代表門面,故新人應橫跨門檻過去。
新娘入廳后要跨過火盆踩碎瓦片。
敬茶:將新娘介紹給家中長輩認識。
拜天地:新人一拜天地,二拜高堂,夫妻相拜,送入洞房。
進洞房:以竹篩覆床,桌上置銅鏡壓驚,新人共同坐在預先墊有新郎長褲的長椅上,謂兩人同心,并求日后生男。然后新郎掀開新娘面紗,合飲交杯酒、吃甜湯,象征早生貴子。
忌坐新床:婚禮當天,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。
觀禮喜宴:宴請客人,同時舉行觀禮儀式。
送客:喜宴完畢后新人立於門口端喜糖送客。
吃茶:由男方已婚親友喝新娘的甜茶說吉祥話并贈紅包。